典润时尚网

何为“仁、义、礼、智、信”?我们现代应该怎样理解?

  以“仁、义、礼、智、信”为学术中心的学派应为儒家,其创始人应为孔子。孔子死后,儒又分为八派,以孟子一派为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儒家学说经历了四个阶段:

  其一、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学;

  其二、两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神学化儒学;

  其三、宋明时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化儒学;

  其四、近代衰落阶段的儒学。

  由于儒学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的时间长,加之又占主导地位,因此儒家学说实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主体。历代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贯穿于国家治理中,具体便是以“仁、义、理、智、信”为主题对人民实施教化。而我们现代对此应理解为:

  仁:则为上对下要有包容之心,施以仁义关怀;而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有关心包容之心,表现出胸怀大度;

  义:与上对下则教育人民要坚守正道、正义;而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应讲道义,相互不得违背;

  礼:则上对下讲,应当规范对人民的教育,使得人民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而人与人之间相处更应该讲情顺理,讲文明懂礼貌,不得相互鄙视,言行举止不文明;

  智:上则对下要广泛开发教育,启蒙其智慧,要用其人们的智慧去建设国家,开发经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人与人间交往更是应当用其智,以其智慧而去创造并赢得人生的美好的事业和生活;

  

何为“仁、义、礼、智、信”?我们现代应该怎样理解?

  信:以上对下来讲,上行下效,上对下一定要讲诚信,凡是施政都要以民生为要,只有取信于民,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国家建设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相处相交重要一点就是要讲诚信,以诚信为本,只有相互讲诚信,人们相处相交才能和谐,不会产生社会矛盾。

  由此可见,“仁、义、礼、智、信”不仅在封建社会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主体思想,而就现代管理国家、规范人们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谢谢邀请!“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总的说来是儒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的五种封建行为准则,要求人们不可违背天道、常理。“仁”指仁爱或仁慈、慈善;“义”指道义、正义。“仁”和“义”是五常中的首要行为准则,儒家思想把它们归纳为天道常理,要求人们为了追求这个天道常理,必要时,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舍生取义,孔子的杀身成仁一直在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少仁义志士为此而献身。“礼”指人们言行中的各种礼节、礼仪。旧时代对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礼节规定,如君臣礼节、礼仪,那是非常严格的,平民有平民的礼节、礼仪,这里面也有不少讲究的;“智”指智慧、见识这是对于人的能力方面的要求;“信”指诚信。这是从做人最低的方面的要求,这是做人最低的立足根本。这五个方面两千多年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大都是要求人们自觉来约束自己的,均在法律条文之外,少数在法律条文之内。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是自觉遵守的,不过,当今还有其它的一些新的行为准则,放在一起也是相辅相成的。

  仁者爱人礼义知,

  聪明睿智信守时。

  慨然一诺千金重,

  尊老爱幼弱不欺。

  古代“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定型,这无疑是充满了正能量。但不可否认,“仁义礼智信”只有在具体时代背景里,与时代主流政治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

  封建社会的“仁义礼智信”是为王权服务的,是为一些或家族或财阀或军阀等服务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孔子所描述的纯粹的“仁义礼智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充分吸收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养份,但要比传统的文化深刻得多,广泛得多,真实多多。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才能真正家作主。劳动大众从“仁义礼智信”的配角,提升为主角。在社会主义政治、法治、文化、经济等多重保护下,劳动大众的“仁义礼智信”自己作主。

  ·

  “仁、义、礼、智、信”中,“”和“”是核心,按照研究《易经》体、相、用的原则,五者之中,“”是体,是核心,“”是用,也就是“仁”的功能,“”是相,也就是“智”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相貌。

  “仁”体现的是万物之间无差别的一面,什么叫无差别呢?也就是彼此之间没有相对性,比如长和短,胖和瘦,轻和重,大和小,等等等等,这就叫相对性。无差别就是没有相对性,万物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相貌,就好像一把大火把什么都烧没了,彼此之间没有了任何差别。

  无差别性也就是万物的共性,万物的共性具体指什么呢?经典里有个说法,叫做“缘起”,这就是万物的共性。什么叫“缘起”?通俗的说,“缘起”就是说万物皆由不同的因素组合而成,这些不同的因素,分别又由其它不同的因素组成,没任何例外,可以一直分下去。

  分到最后就会发现,什么也没剩下,这个就叫做“空”,所谓“缘起性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不是某个人推理或想象出来的,而是由古圣先贤亲身验证出来的,不是可能性,而是最终的结果,只不过圣人用的不是科学仪器,而是自己的智慧,这就是“仁”和“智”之间的关系了。

  这个“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慧,我们这个智慧是无法去验证“仁”的道理的,如果把“仁”比作一件瓷器的话,那么“智”就是金刚钻,这样才匹配。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个智慧,顶多算是木质钻,在土块上钻个洞还可以,钻瓷器就差太远了。

  所以真的想证到“仁”的境界,您非得先修“智”不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想搞事情,没有趁手的家伙是行不通的,家伙趁手了,一物降一物,准能把事搞成。《大学》里面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还有孟子的“浩然之气”,都是在“利其器”。

  把“智”给练成了,它就有了力量,不象我们现在这样,智慧就象是一群纪律涣散的残兵败将,没什么战斗力,只能搞一些小目标,但凡是个像样的目标都搞不定,到那时不一样了,那就是一支作风优良,装备精良,战斗力一流的精兵强将,这时候再去观察万物的共性,就能当下见到。

  “仁”就等于是万物的本来面目,“智”则是已经求证到了这个本来面目,那么一个人证到了,还有无数人没有证到怎么办?他们还在被名类繁多的事物表象搞的晕头转向,内心充满了烦恼,生活完全没有条理,就象是一群无头苍蝇一样,在众多虚幻的目标中撞来撞去,怎么办?

  这就象是一条河,河这边是我们普通大众,每天都在盲目中度过,河的那边,则是已经证到万物真相的人,它们不再被各种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内心安逸而快乐。这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他们来帮助我们渡过这条河,而他们也非常乐意来帮我们,这样一来,各种渡河方法就出来了。

  每个人具体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就需要相应的渡河方法,这个就叫“义”,古人讲“义者,宜也!”也就是合适、适宜的意思,“礼”则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后,现把它很好的表现出来。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饿了,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找到食物吃,这个是“义”,相对应的方法,而“礼”则是吃相不要太难看,要表现的优雅一些,否则就会影响到别人的食欲。

  “信”是指征候,也就是消息,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分成不同的阶段,把大目标分成不同的小目标,一步一步的来逐渐完成,“信”就是走完每个阶段以后所出现的必然反应,不管把目标分成几步,每一步走完,必须出现相应的结果,这个叫“信”,否则就是瞎忙活。

  

何为“仁、义、礼、智、信”?我们现代应该怎样理解?

  这样一解释,我们就明白了“仁、义、礼、智、信”的含义,由此我们也知道了求“仁”之难,读《论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向孔子问“仁”,孔子都没有正面回答过,也从来没有承许过谁真正到了“仁”的境界,为什么?就是因为“仁”真的很难证到。

  首先每个人心里这个“我”就很难摆平,总认为“我”非同一般,认为别人都不如“我”,这样一来,你一个“我”,我一个“我”,无数个“我”天天打架,整个平等无差别的局面就被打破了,大家都抱着一个“‘’”的心态,怎么可能会得到老夫子的认可呢?

  总之,“仁、义、礼、智、信”不仅仅是一些概念,它们各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仁”要解决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积习,告诉我们万法平等,直接给出答案,而“智”则是得到这个答案的功能保障,“义”给我们提供最佳方案,“礼”约定了互不干扰的实施形式,而“信”则保证了每个阶段都不会偏离目标,使我们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成功。

  

何为“仁、义、礼、智、信”?我们现代应该怎样理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香水_口红_女装_饰品_礼服-典润时尚网 > 何为“仁、义、礼、智、信”?我们现代应该怎样理解?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