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润时尚网

《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孔雀东南飞》里婆婆焦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梳理《孔雀东南飞》全文,从封建礼法来看,婆婆焦母厌烦刘兰芝并无正当的理由,全是她自己的原因,刘兰芝并没有做错什么。

  从《孔雀东南飞》的内容上来看,刘兰芝是被焦家休弃的。按照古代礼法规定,女子只有犯了“七出”之罪,才会被休弃。如《大戴礼记·本命》: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刘兰芝有没有触犯这“七去”规定?肯定是没有的。

  第一,如果刘兰芝的行为真的符合这七条当中的任何一条,“吾意久怀忿”,早已对刘兰芝心怀不满的焦母平时肯定会拿着放大镜去挑刘兰芝的刺,如果刘兰芝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焦母还不得获若至宝,公布于众,赶紧把刘兰芝扫地出门,哪里至于“槌床便大怒”,依仗着母亲的身份胡搅蛮缠撒泼让儿子休妻?

  第二,如果刘兰芝真的是因为这七出之条而被焦母厌弃直至休妻,刘兰芝归家以后也不会有县令和府君争着为儿子求婚。这两个人都是当地的直管主官,对焦家的情况应该是了如指掌,如果刘兰芝德行、身体有缺,县令和府君绝对不会前来求婚,自辱家门。

  而且,府君在为第五子迎娶刘兰芝时,可谓声势浩大: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府君之所以用这么大的阵仗为儿子迎娶刘兰芝,一是财势使然,另一个就是对刘兰芝的重视,一个德行有亏的再嫁女,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唯一的可能就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刘兰芝被焦母厌烦乃至休弃没有任何的正当理由,在礼法上刘兰芝没有任何的缺失,而且,刘兰芝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所以当地最有权势的县令和府君才会争相为自己的儿子求聘。

  《孔雀东南飞》正文一开始就是刘兰芝求去,之后便是焦母要求焦仲卿休妻。诗中几次描写了焦母之怒,如“槌床便大怒”、“阿母怒不止”等,由此可以推测,刘兰芝虽不至于跟焦母吵架,但是两人之间应该是爆发了严重的冲突,不然何以焦母“吾意久怀忿”,直到今日才爆发?

  爆发冲突的有错方是谁?当然不会是刘兰芝,因为如果是刘兰芝的话,焦母就可以给刘兰芝堂而皇之扣上“七出”的帽子,直接把刘兰芝休掉。

  至于焦母到底犯了什么错,按照古代“为尊者讳”的传统,诗中没有明写,但焦母理亏是必然的。很多时候,当无颜面对一个人时,蛮霸的犯错方会直接要求对方在自己面前消失。或者,这也是焦母爆发的一个原因。

  “吾意久怀忿”,刘兰芝如此优秀,焦母为何会厌烦刘兰芝?从《孔雀东南飞》诗文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没有父亲、兄弟,只有一个妹妹,很明显,焦母是一个寡妇。

  焦母是一个寡妇,一个心理非常扭曲的寡妇。如果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后感情不好,或者焦母还能够容得下她,可是相反,从诗中可以看出,焦仲卿非常爱刘兰芝。在焦母要求休妻时,焦仲卿先是为刘兰芝辩解,其后以性命相求,最后双双殉情,这些都可以说明两个人的感情。

  对于心态扭曲,全部身心都放在儿子身上的焦母来说,这才是她厌烦甚至嫉恨刘兰芝的关键所在。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占去了我儿子全部的爱。这种思想肯定是扭曲的,毕竟,母子之爱和夫妇之爱从来都不是冲突的。

  《孔雀东南飞》中借焦母之口几次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女性,那就是秦罗敷。在焦母要求焦仲卿休妻的时候,焦母就提到了这个姑娘: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这说明,在焦母的心中,相对刘兰芝,秦罗敷才是她理想中的儿媳妇人选,更得她的欢心。

  在焦仲卿向焦母自述对刘兰芝的深情,心怀死志时,焦母急得泪流满面,有一次向焦仲卿抛出了秦罗敷,向焦仲卿言说秦罗敷的各种好: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焦母信誓旦旦:“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焦母为何敢如此笃定秦罗敷旦夕之间便会答应焦家的求婚?鲁迅先生曾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心。在刘兰芝被休弃之事中,焦母尤其是秦罗敷扮演了怎样不光彩的角色可以想见。

  一边是焦母对刘兰芝素有成见,一方面是已得焦母欢心的情敌强敌虎视眈眈(贤女、可怜体无比、窈窕艳城郭),刘兰芝在焦家的日子可谓举步维艰。或者强势、挑剔的焦母能忍,这种情敌才是刘兰芝心灰意冷、自求下堂的真正原因吧?

  有些人分析《孔雀东南飞》时,认为封建社会是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罪魁祸首,可是,问题是焦母厌烦刘兰芝并无封建礼法上的正当理由,刘兰芝也并无过错。如果焦仲卿勇敢一点,敢于利用礼法反抗焦母;如果焦仲卿坚决果敢一点,让刘兰芝感受不到情敌的威胁,在婚姻中更有安全感,或者“自挂东南枝”的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

  婆媳关系,错的不是媳妇。

  婆媳剧很收欢迎,现代人喜欢,古人也喜欢。

  著名的当属《回家的诱惑》,前后两部。第一部讲豪门媳妇不好当,恶婆婆欺负媳妇,打骂、使唤、流产、离婚……让人看的是恼火不已,气的只想揍编剧。

  第二部讲王者归来,手刃仇人、侵吞家产、KO小三、找到真爱……大仇得报让人畅快不已。

  婆媳剧大受欢迎,因为受众很多啊,全国有多少家庭呢?有多少对婆婆媳妇呢?有多少是合合美美,有多少是恶言相向?

  提起婆媳关系,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吧,即便不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陆游就见证了一段恶劣的婆媳关系:陆游迎娶表妹唐婉,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奈何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迫于压力陆游休妻。后来两人再次相遇,陆游饱含深情的写了不朽的作品,《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良人对此是唏嘘不已。

  按理说在婆家唐婉是陆母的媳妇,在娘家唐婉是陆母侄女,于情于理都没有憎恶的道理呀?

  良人觉得,陆母讨厌唐婉跟焦母讨厌刘兰芝是一个道理。

  长话短说,良人来解惑。

  《孔雀东南飞》算是汉代的婆媳剧。

  婆婆不喜欢媳妇不是媳妇的错,作者写的很清楚: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三天织五匹布,还不满意。你们家的媳妇太难做了。

  说白了就是,你母亲故意找事,让我很难办。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婆婆讨厌刘兰芝呢?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强势,儿子焦仲卿懦弱事事都要询问母亲的意见。

  古代讲究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但是焦仲卿父亲早亡,一个家全靠母亲支撑着,生活肯定好不哪去。古代是禁止妇人抛头露面的,但是焦家没有成年男子,焦母只好自己出马,自然会遭到不少敌视和白眼。生活的艰辛困苦,让她养成强势的性格。面对这样的母亲,焦仲卿没有自由而言,从小就被母亲支配,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反抗了,而且母亲手里还握着“孝”这张王牌,一切事情由不得焦仲卿。

  媳妇难做全赖男人。

  一个好的男人要爱护媳妇,因为一个家中只有媳妇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不爱护她爱护谁?

  我曾记得一个例子,一个男人咨询说,我们家朝翻天了,我妈跟我媳妇因为钱吵的不可开交。咨询师给他出主意:偷偷塞钱给母亲,说这是媳妇让我给你的,钱不多也是媳妇的心意,她还是向着你的。然后再偷偷拿钱给媳妇,说这是咱妈让我给你的,不要声张,妈看你身体不太好,给钱让我给你买些补品,妈还是很关心你的。

  处理婆媳关系就得两头满,凡事闹个谁对谁错,根本没这个必要。

  但是焦仲卿显然不懂:刘兰芝跟他说,母亲不喜欢我,你把我休了吧。

  焦仲卿去找母亲,他是这么说的: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他竟然去质问母亲,为什么对媳妇不好。

  母亲自然是大骂,说出的理由估计也是编造的: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仲卿一下子傻眼了,母亲让自己休妻,他不干了,再次火上浇油: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结果就是母亲大怒,焦仲卿再也无路可退:

  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话已至此,焦仲卿能有什么办法呢,哭哭啼啼的休妻去了。

  自挂东南枝,也是自作自受。

  焦母一辈子就一个盼头,那就是培养儿子。凡是对儿子前程有碍的,都是敌人。

  很不幸,刘兰芝就不站到了焦母的对立面。

  焦仲卿在官府做小吏,小吏跟现在公务员差不多,那可是铁饭碗。在现在的婚恋市场上,公务员也是很吃香的。古代更是如此,焦仲卿也算是成才了。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焦母还有更高的追求。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焦母想让焦仲卿继续升迁,焦仲卿也得到了机会,吾今且赴府,此时也是焦母跟媳妇矛盾最尖锐的时候。

  府吏应该有了新的差事,但是却沉迷温柔乡没了斗志。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这可刺激住了焦母,要知道媳妇跟儿子也不常在一起啊,这样都没了斗志,以后怎么办?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必须得让刘兰芝离开这个家,这样儿子才能一心扑在事业上。

  陆游,就更加明显了。

  诗词歌赋在古代只是末流,你说自己要做个专职词人,家人还不打断你的腿。即便是专职写词的柳永,也是因为科举这条路被封了,没办法才以作词为生。

  陆游的爷爷是当朝右相,书香门第因此陆游的首要目标也是做官。

  但是陆游唐婉新婚之后,整天在一起打闹玩乐,潇洒快意,情意浓的很,早就把什么圣贤书,什么封官进爵抛到了脑后。陆母多次警告,陆游也不当作一回事。陆母只好出此下策,休妻赶走唐婉。

  自古就有“狐狸精”的说法,男人把持不住都是女人的错,漂亮也是错吗?

  古人一般都早婚,又崇尚多子多福。

  没有四五代人同时存在,根本算不上大家族,四世同堂是大家族的标配。

  如果代代如此,那就搞笑了。

  长幼尊卑有序,凡事得听长辈的。

  一个媳妇刚进家门的时候是第四代,也就是重孙媳妇,地位能高到哪里去,毕竟前边还有孙媳妇、儿媳妇、婆婆。

  百年媳妇熬成婆就是这个意思,只有第一代媳妇才称之为婆婆,四代人加起来也有一百年了。

  《红楼梦》中的贾母就是这样,刚入府的时候是重孙媳妇,一步步熬到贾府的实际掌权人。她对儿媳妇可没好脸色看,倒是对孙媳妇挺好的。

  于是就熬啊熬啊,熬成孙媳妇,再熬成儿媳妇,再熬成婆婆。

  好不容易熬成了婆婆,自然会想到自己做重孙媳妇时候的事,难免发泄一下不满,上行下效,代代相传,婆媳关系能好就怪了。

  做媳妇的时候挨欺负,做了婆婆又想欺负媳妇,这就是问题的复杂之处,难解。

  以上就是良人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孔雀东南飞》讲的是汉末建安年间发生的事情,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不被婆婆喜欢,被休回家中。刘兰芝立誓不再嫁,可她的家人逼她再嫁,嫁与不嫁两难间,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消息后,上吊自尽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下了《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的母亲为什么那么讨厌刘兰芝呢?我大胆猜测了一下。

  一、焦仲卿刘兰芝夫妻恩爱无比,婆婆是非常嫉妒的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婆婆的性格,很强势,哪怕儿子说了“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她依然逼儿子休妻,哪怕儿子真的终身不娶。对儿子有掌控欲,想要掌管儿子的一切。

  为人狠毒,冷酷无情,媳妇是别人家的女儿,她不心疼,“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有的人仿佛从来没有满意过,无论做的好坏,她都不满意。

  这样的性格是不讨喜的,想来在她自己当媳妇时,也曾经被婆婆嫌弃过。刘兰芝算是很优秀的女子了,她比不过媳妇却能磋磨媳妇。多年媳妇熬成婆,有了些优越感,支使媳妇做事大概让她也有成就感吧。

  而且,看到儿子媳妇恩爱无比,她也比较扎眼。性格强势无理蛮横的她,夫君一定不喜,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恩爱,凭什么别人能得到?心里有不忿和不甘。

  有的婆婆总认为自己十月怀胎生下了儿子,那就是拥有了终身版权,不容许儿子对自己有一丝丝的反叛。包括现在,这样的婆婆也不少见。她们觉得儿子对媳妇比对自己都好,怎么可以这样?娶了媳妇忘了娘,是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强势的婆婆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二、刘兰芝的反叛行为,让婆婆不喜

  刘兰芝与丈夫本来就聚少离多,平日里受的委屈难免会给丈夫倾诉。她的艰辛不易,她的委屈难过,焦仲卿都能理解,可是独断专行的婆婆并不愿意理解。

  所以,在焦仲卿问母亲为什么对妻子不满时,母亲直接说兰芝爱自作主张,也是眼里无她的意思。听着儿子为兰芝说话,母亲更是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呵斥儿子胆子好大,居然敢帮着媳妇说话。

  从小屈服在母亲淫威之下的焦仲卿只好转过头来劝兰芝,让她回家等着自己再去迎她。可兰芝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来了。

  古代推崇孝道,这原本是对的,但要看你遇到什么样的父母。即便现代,依然有打死亲生孩子的父母,也有性侵自己孩子的禽兽。

  父慈子孝,长辈首先要慈爱,子女然后尽孝道。可是“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焦仲卿仍然阻止不了母亲的心意,孝道大过天。

  三、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刘兰芝告别时说:我从小生长在乡野,配不上你们家的少爷,内心非常惭愧,不能忍受婆婆的驱使,今天我就要走了。

  刘兰芝真得觉得自己配不上吗?她与焦仲卿夫妻恩爱,琴瑟和谐,怎么可能会觉得配不上呢?她真的出自乡野吗?会弹乐器,会读诗书,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出自乡野,不过是平日里仲卿的母亲认为兰芝配不上自己的儿子罢了。

  仲卿母亲还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在焦仲卿有自杀的打算时,他的母亲依然执拗地认为,儿子是要当大官的人,与兰芝贵贱不同,何必因为她去寻死。她执意要给儿子娶别家的女儿。

  焦仲卿只能叹息,心里备受煎熬。他是反抗不了这样的封建家长制,可是,他愿意与刘兰芝生死与共。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孝道压迫,你做不了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情,除了以死抗争。

  为什么娶了媳妇之后才觉得与自己儿子不配呢?其实根本原因是,媳妇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俯首帖耳罢了。关键是她不喜欢,所以一直想为儿子再寻别的女子。其实,说白了,这是一个自私的老妇人,只想随自己的心意过活,还强求他人按她的喜好去活。

  子女从离开母亲身体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属于任何人。到了该放手的年龄,得体的退出,才是最优雅的姿态。

  在这里,没有反对孝道的意思,但现实中也确实认识这样的婆婆,认为“顺从”就是“孝顺”,不敢苟同。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思想,更别说古代了。造成《孔雀东南飞》,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我觉得,刘兰芝焦仲卿小两口踩了三个大坑,在单身且蛮横的婆婆眼中,拥有不可饶恕的“三宗罪”。

  其罪一,新婚夫妻感情太好了!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这就是“七出”。

  另外,《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就是说,儿子特别喜欢他的妻子,惹得爹妈不开心了,那就要休!

  真是太没天理了,对不对?夫妻恩爱才是正理啊!不不不,只能说你还不了解婆婆的心。

  在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的过程中,个中相依为命、互相支撑的感悟一定很多。在婆婆心里,特别是单身婆婆眼里,儿子是这一生的精神寄托。可是,等他终于长大成人了,却突然被另外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截胡”了。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新夫妻感情太好,你侬我侬,情意绵绵,甚至眉目传情,那都是在老娘面前给自己亲手挖的坑啊。

  比如,大家熟知的陆游和妻子唐琬,就是因为夫妻感情太好,而被婆婆生生拆散的。

  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好不好? 好啊,简直就是太好了!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女性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看看焦仲卿听了媳妇的诉苦后,第一时间去找老娘说的这一通话,那简直就是把妻子视如珍宝。

  能够得到刘兰芝为妻,他觉得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结婚都两三年了,他还觉得好像还是新婚燕尔,并未有一丁点的厌烦。在他眼里,妻子的言行举止没有一点瑕疵,就是完美代言。

  刘兰芝呢,自然也跟丈夫情深义重。被遣回家,依然向焦仲卿表白:“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样的情深意重,岂不更让婆婆生气?

  果然,“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感情,一向不是评判好儿媳妇的标准。两夫妻感情越好,儿子越、“没出息”,掩饰不住对新媳妇儿的喜爱,一颗心全系在美娇娥身上,老娘就越生气。

  谁的错?这笔账当然要系在新媳妇儿身上。是她没皮没脸,勾引自己儿子,好好的儿子才会“娶了媳妇忘了娘”。并且,整日沉迷美色,耽误了大好前程,这罪过可是不小呢!

  只能说,两个单纯的青年啊!满心满眼只有深爱的对方,老母生气的原因一直都没有摸着头脑。

  焦仲卿的表现,我想起赵丽颖主演的《知否》剧中,那个温润如玉的齐衡公子。他也有一位强势母亲,他对明兰也是情深一片。但是,在齐衡的母亲平宁郡主看来,聪明伶俐漂亮的明兰,根本配不上齐衡。

  对于用情至深的齐衡来说,他对盛明兰痴心一片,但奈何阴差阳错,有缘无分,一生都无法如愿,可悲可叹! 但是对于明兰来说,顾及到自己女儿家的身份,没有深陷其中,迅速抽身而退,反倒是值得庆幸的事!

  焦仲卿、陆游、齐衡们,都一样,纵然情深似海,面对强势老妈,奈何都是就是一个听妈妈话的“妈宝男”,终究拗不过母亲的安排。

  “妈宝”就是他们孝顺的方式。他们的深情,也就成了爱恋之人的致命砒霜。既不能护她一生安稳,又何苦用“情”拉她深陷泥潭?

  其罪二,娶个媳妇太能干!

  这个,看似悖论,实则是可笑的现实。

  不单是单身婆婆,几乎每家婆媳之间,都是一场“宫斗”大戏。除非婆婆“看得开”,不跟儿媳妇“较劲”,否则,那一定是“硝烟弥漫、暗潮涌动”。

  能干的人可爱吗?那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能干的是自己这个阵营的,比如自己闺女,娘家侄女,那越能干越值得骄傲。

  可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人呢,每天拿明晃晃的业绩堵你的嘴,那就是越能干越讨厌,简直就是讨厌死了!

  刘兰芝肯定不是婆婆的贴心人,可不幸却超级能干,并妄想通过任劳任怨,博得婆婆的喜爱。

  她到底有多能干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天得干十几个小时吧?三天织无匹布,都快赶上天上的织女了。

  讨厌指数爆表!

  刘兰芝这么能干,你猜焦母会在背后怎么说?“臭显摆!就你能?谁还没有年轻能干的时候?难道我们焦家还指望你活着?是我可爱又能干的儿子在支撑着这个家,不是你!”

  如果她不喜欢你,你站是错,坐是错,喘气都是错。 不能干是废物,能干是心机。

  如果碰上一个不太能干的,笨笨的,被婆婆骂几句,自己心虚一点,可怜巴巴一点,可能婆婆心里会舒服些。可是,刘兰芝这样的,你让婆婆无处下嘴,婆婆这心里得多憋屈啊!

  所以,儿媳妇太能干,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对于单身婆婆来说,家里的主角永远是儿子,家中的主旋律永远是母爱。儿媳妇优秀能干,那不就是抢了曝光的机会吗?儿媳妇成了被众人夸赞的对象,那么置他们母子于何处啊? 所以,儿媳妇儿过强,就会引起她的忌惮和反感,成为她的眼中钉。

  你对家庭的贡献?她可没看见,即使有,她为了自己心里痛快,也宁肯舍弃。

  其罪三,儿媳妇太刚烈,不肯放弃自己的骄傲。

  刘兰芝性子刚烈,始终保持着对自身优秀的骄傲。 婆婆百般刁难,她都咬紧牙关,坚持做一个好儿媳。

  看到婆婆实在难伺候,竟然主动请遣。

  这里有一份赌气,一份倔强,更多的是优秀女子的骄傲。

  刘兰芝是优秀的。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打小就是全能型选手,一整套良好教育下来,兰芝小姑娘不但早早掌握了织素、裁衣这样的女红本领,连弹琴、诗书这样高难度的才艺也不在话下。

  妥妥的大家闺秀!

  另外,刘兰芝还特别漂亮。离开婆家前,她精心打扮: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真是一幅绝世美人图。

  另外,刘兰芝回娘家之后,很快就有县令和太守请人为自家儿子上门提亲,太守家迎娶的排场宏大喜庆,这些都从侧面印证,刘兰芝的优秀,简直就是炙手可热。

  结果怎么样呢?“上堂谢阿母,阿母怒不止。”

  儿媳妇漂亮,在婆婆,特别是寡居婆婆面前,就是原罪。 这真是让婆婆恨恨有声,“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一个每天从鸡鸣织布到深夜的女子,她还能怎么自专由呢? 她只是不肯低头,不肯放下自己的骄傲罢了。

  可是,婆婆呢,每一个通过自己努力,独立带大孩子的单身婆婆,也都是历尽艰辛的。同时,也因这份艰辛,会充满自傲,会觉得自己母爱非常伟大。两个同样骄傲和刚烈的人,怎么能和平相处呢?

  被遣辞行,面对婆婆,没有一句告饶求情、服软妥协的话: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不卑不亢,自谦自贬中,却透着一股子倔强。让焦母充满了挫败感,以致后来焦仲卿向母亲求情也不获肯。

  首先,我想给提问者指出的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婆婆是“焦母”而不是“刘母”。所以这个问题应该“为什么《孔雀东南飞》中的婆婆焦母那么讨厌刘兰芝?刘兰芝到底做错了什么?“

  对于刘兰芝,历代的读者都给予了深深的同情,而对焦母,人们都是十分憎恨和厌恶的。可是,在诗文中,刘兰芝是一个具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女子:美丽善良,聪明勤快,心灵手巧,与焦仲卿也夫妻恩爱,与小姑子也相处融洽,简直是个十全十美的媳妇。

  为什么焦母就是不喜欢刘兰芝呢?刘兰芝到底做错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也引起了很多学者和读者的兴趣。对此,笔者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拙见:

  从《孔雀东南飞》原题中的一个“为”字,我们不难看出:此诗是为了尽情歌颂刘兰芝的。歌颂她什么呢?通过诗文,我们可以知道是歌颂她的反抗精神的。那么,刘兰芝反抗的是谁呢?是焦母吗?她们二人的矛盾性属何类?是一个个体家庭的婆媳不和,还是被压迫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意识的反抗?通过诗篇的描述,很显然,是后者。

  这首长诗诞生的时间大概是在汉末建安年间。当时的社会,政治动荡,矛盾激烈,战争频繁,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维系作用受到了巨大冲击。离经叛道,反抗压迫,追求个性思想解放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潮流。

  然而,封建制度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到了汉代已经相当完善。不论在政治制度上,还是文化思想上,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都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于是,追求个性思想解放和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对于这种矛盾,建安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进行了反应,例如建安七子的诗作。而《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和刘兰芝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这种矛盾的一个缩影,代表了创作者对现实黑暗社会的一种控诉。因此,焦母厌恶刘兰芝是必然的。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第一个具有鲜明叛逆性格和强烈抗争精神妇女形象,刘兰芝不仅善良美丽,勤劳能干,而且性格刚烈,不愿俯首听耳任凭命运摆布。对于这一点,焦母是非常反感的。

  因为封建伦理制度规定:妇女有“七出”的条文,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夫家就可以把她遣送回母家。其中第一条就是:“不顺父母,去。”而刘兰芝被焦母厌恶的第一个首要原因就是“不听话,不顺从”。

  在诗篇中,焦母一直痛斥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而对于焦母的责骂,刘兰芝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反驳道:“奉事寻公姥,进止敢自专?”且不说刘兰芝有没有“举动专自由”,且看她敢于反驳婆婆,敢于替自己辩白,读者就应该能猜到作为封建家长的焦母有多痛恨她。

  在焦母这个封建伦理制度的维护者看来,一个好媳妇应该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的。作为婆婆,作为家长,骂你打你都是应该的,你不仅不能反抗,还必须忍受。可是,刘兰芝不仅没有忍让,反而敢出言顶撞自己的婆婆。这样的媳妇再勤劳能干,都是不孝顺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这样的婚姻才会给夫妻双方的家族带来政治、经济和金钱上的利益。而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身份是有很悬殊的。

  焦仲卿的身份是什么呢?“汝是大家子”,是官宦人间的子弟,是个城里人。而刘兰芝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个农村来的姑娘。他们二人身份如此悬殊,那么,当初,焦仲卿和刘兰芝有为什么能够走在一起呢?很好理解,因为刘兰芝家很有钱,而且是个书香门第。

  这一点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刘兰芝自请回娘家时,从头到脚的装扮华丽精美,而且兰芝知书达理,举止端庄,肯定受过良好教育。

  尽管如此,在焦母这个封建家长眼里,无论刘兰芝多知书达理,其娘家多有钱,在身份地位上都与自己儿子是不般配的。一旦有了更合适的机会,焦母肯定要为自己的儿子另寻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那就是文中提到的“秦罗敷”。

  在封建伦理道德看来,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妻子负责照顾家庭的一切起居生活,相夫教子,伺候公婆,丈夫应该专心仕进,光耀门楣。可是,在诗篇中,当焦母要遣送刘兰芝回娘家时,焦仲卿立刻上堂向焦母提出抗议,甚至还为了妻子向母亲下跪求情:“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几点:1、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夫妻关系很好,感情深厚;2、焦仲卿为了妻子敢于顶撞母亲,焦母肯定会更加愤恨刘兰芝;3、焦母认为刘兰芝影响了焦仲卿读书上进之心。(这一点和后来的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有些相像。)

  在古代封建礼教之下,男子如果太过于疼爱妻子,在仕途上又没有很好发展的话,长辈们一般都会认为是妻子不懂得“礼义廉耻”,沉溺于男欢女爱,魅惑丈夫,让丈夫耽于闺阁之乐而不求上进。对于焦母来说,这一点当然也是难以容忍的。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在汉代的庐江府 ,据学者考证,当时的庐江府郡治在安徽庐江县西,具体地址就是安徽省潜山县和怀宁县一带。根据当地民俗民情来考察,刘兰芝被焦母厌恶的原因很可能与聘礼花费过多有关。

  对于这一点,在诗篇中也有透露。刘兰芝自遣时对焦母说:“受母钱帛多”,应该就是当时焦仲卿在迎娶刘兰芝的时候,花费了很多彩礼。因此,在刘兰芝进门以后,焦母自然要刘兰芝加倍偿还。”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就是刘兰芝之所以被焦母不喜的一个很好原因。

  在当地,这种风俗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例如当地流行的民谣“为了比一比,不惜拼家底”“媳妇接到家,马上就分家”“买来三天笑,享的短路福”等等。刘兰芝和焦母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地风俗人情的一个侧面反映。

  对于刘兰芝和焦母之间的矛盾,在网上也有网友给出了这几个答案,在此,笔者只是列举出来,仅供大家参考。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这几个原因除了“没有孩子”一说以外,其他原因在诗篇中都没有具体根据。

  在诗篇中,通过“小姑”这一角色,我们可以知道,刘兰芝嫁到焦家已经很多年了,“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可在诗篇的至始至终都没有提及二人的孩子。

  按常理,妻子被遣回娘家,作为母亲肯定是最舍不得孩子的。可是文中没有写刘兰芝与孩子道别的情景,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们夫妻二人一直都没有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封建社会,这对刘兰芝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罪过。

  至于另外其他两个原因:焦母的嫉妒心和恋子情节,在诗文中,笔者实在没有找出具体的证据,在此不做评论。

  总之,刘兰芝是一个悲剧人物,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是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代表。她和焦仲卿的悲剧命运是创作者对封建礼教吃人制度的控诉和揭露。

  《孔雀东南飞》中婆婆与刘兰芝的问题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是普遍的婆媳问题,客观来讲刘兰芝并没有做错什么,下面会具体分析。

  刘兰芝是个怎样的女人?

  女工、才艺、诗书刘兰芝都极为精通,在古代女子中,刘兰芝出身不差,自身又有实力,嫁给做太守府小官吏的焦仲卿也算是门当户对。

  然而,刘兰芝婆婆对这个优秀儿媳妇的确是处处看不惯,像是挑刺般儿的处处为难。刘兰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刘母为何厌恶刘兰芝?

  讨厌一个人总是有原因,这其中有婆婆自身的原因。婆婆是单亲母亲,独自抚养儿子焦仲卿与一个小女儿,但凡单亲母亲大多比较强势,且会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到儿子身上。作为婆婆与刘兰芝之间的“夹心”焦仲卿显然也不是个情商高的男人。

  面对妻子向自己吐槽婆婆,焦仲卿的做法是直接到母亲面前质问,这也就罢了,要命的是焦仲卿说话毫无挽回的余地,直接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意思就是说“我媳妇没做啥错失,你为什么要欺负她?”用我们现在的话焦仲卿是个钢铁直男。

  想象一下一个含辛茹苦把孤身把儿子养大并且给儿子娶了媳妇的母亲,在儿子婚后不久就被儿子指着鼻子骂,这时候母亲会怪谁?

  当然是怪罪娶进门的儿媳妇!认为是儿媳妇在背后挑唆自己的好儿子。焦仲卿是这场婆媳矛盾的“催化剂”。再看后面,婆婆心中对刘兰芝的厌恶越来越深,于是真的提出了要让焦仲卿与刘兰芝和离。

  此时焦仲卿又是怎么做的?

  两眼泪汪汪的告诉刘兰芝,“我没有办法啊,母亲的命令没法违背,你先回去,你放心我不会辜负你,我办完公事就去接你。”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回娘家可以件大事!先要找人去娘家通传,然后再由娘家派人接回,可如今刘兰芝是自己回到了娘家,娘家人自然也奇怪。旁人更是会说三道四。

  故事发展到这里,刘兰芝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罪魁祸首不能说是焦仲卿,但焦仲卿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着实很大。

  再看婆婆提议给焦仲卿娶新媳妇,焦仲卿义正言辞的恢复,我这辈子只要刘兰芝一个女人,没她,我一辈子都不娶。

  这话确实霸气,似乎是体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情比金坚的爱情。但做娘的听了儿子这话,心里定是哀叹连连“刘兰芝这个女子要不得,太坏了,把我儿子都带歪了。”

  “婆婆”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女性思维,而刘兰芝与焦仲卿则是与封建时代相违背的恋爱思维。导致刘母对刘兰芝厌恶的原因经过总结可以归结如下。

  1、刘兰芝不懂讨好封建大家长

  2、刘母对儿子的控有欲太强

  3、焦仲卿不会调节婆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最后感慨一下有个聪明的“丈夫”很重要。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故事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焦仲卿的母亲不喜欢自己的儿媳刘兰芝,逼迫自己的儿子焦仲卿休妻。不得已之下焦仲卿忍痛休妻。而刘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又被家人逼迫再次嫁人,刘兰芝不肯再嫁于是投河自尽,焦仲卿听到消息后也上吊自杀,本来一对相爱的男女,因为婆婆不容媳妇,最终连儿子也失去了。

  刘兰芝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家世很好,才貌出众,被休回家之后,县令家太守家争着来提亲。那为什么焦仲卿的母亲还是讨厌刘兰芝一定要逼迫自己的儿子休妻呢?

  我们先看文中焦母是怎么说的。

  意思就是: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自专自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那么是真的刘兰芝不懂礼节,行动自由么?

  刘兰芝如何说。

  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焦母让自己的儿子休妻,也并非是由于她所说的刘兰芝无礼节,行动自由,只是想找个借口赶走刘兰芝罢了。而焦母后面的话中,得知,她早已为自己的儿子看好的新的儿媳。

  为什么焦母如此急切的要赶走刘兰芝呢,真的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别的女人么?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刘兰芝没有给她生出孙子。

  在开始的时候焦仲卿曾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由此句可知两人已经结婚两三年了,可是在这两三年中,并无子嗣出生,难怪焦母急着要赶走刘兰芝。

  这段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并且为了迎合世俗时代,又不断的完善了儒家各种思想,完善严密的程度近乎刻薄。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七出”中国封建社会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正是这些严苛的儒家思想,以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清规戒律导致了焦刘的悲剧。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句话是刘兰芝说的,这里的大人就是指焦母。刘兰芝在女红方面已经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几乎是日夜在织布,焦母还是嫌弃她。意思就是说刘兰芝的妇功不过关。

  焦母讨厌刘兰芝的原因在于,她不能改变刘兰芝,让其变成符合她的价值观的妇女。所以,最终刘兰芝被遣返回了娘家。

  如果她没有嫁给焦仲卿,而是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普通人家,也不会有这样的悲剧。

  一个强势的婆婆,遇到了一个强势媳妇,会发生什么?

  别说是刘兰芝生活的东汉末年,就是我们现代看的电视剧,如果有婆媳关系的戏,也都是强势婆婆和强势媳妇,为什么?如果不是两强相遇,哪里会有戏呀?

  焦母的强势,在诗歌里处处可见。

  比如,焦仲卿刚下班,听到自己的媳妇诉苦,跑到自己的老妈跟前先问问情况,焦母根本不听儿子说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儿子说:这个媳妇不合我的意,你把她修了,妈给你重新娶一个更漂亮的。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是政府公务员了,也已经结婚了。可是对儿子说话,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听到自己的儿子对媳妇辩解了几句,焦母的反应是“捶床便大怒”,“你小子翻天了,还敢给你老婆说话!”

  焦仲卿听了自己老妈的这个话后,吓得不再开口,回到自己屋里,对着自己的老婆抹眼泪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焦母的这种强势不是这一次,在家里一直都是一个强势女人。

  

《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刘兰芝也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她和婆婆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看诗歌一开始,刘兰芝的大段叙述,为什么丈夫一下班,刚进门,她就给丈夫从自己十三岁开始,说了自己一大堆本事呢?这就是一个给丈夫表示自己强大的暗示,当然也可以看出她是伶牙俐齿的。刘兰芝大约应该是一个能干,利落,但是不受人话,不服人管的这么一个女强人性格。

  丈夫一进门的这一大段叙述,没有一句哀求,有的是自己的决断:“你们家的媳妇太难当了,赶快给你妈说一声,把我送回我娘家就好。”这种强势,绝对不比焦母弱。

  诗歌有交代,焦母和刘兰芝都提说了矛盾的产生,刘兰芝说“妾不堪驱使”,就是我不喜欢让谁指挥着干活,我从十三岁开始学了那么多本事,啥不会干,啥干的不好?婆婆还不停的给我找刺,你们家的媳妇也太难当了......

  焦母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个媳妇没家教,我说什么她不听话。

  这就是矛盾,就是性格上的矛盾。一个干啥事情,都要别人听自己的,另一个干啥事情最不喜欢别人指挥自己,所以水火不能相容。

  焦母为什么厌烦刘兰芝?

  很简单,焦母是一个习惯于对别人发号施令的人,最不喜欢的是不听她的命令的人。而刘兰芝恰恰是一个不喜欢别人给自己发号施令的人。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两个强势性格的婆媳矛盾,都有错。如果问刘兰芝做错了什么,我想她也是有不对的地方:

  本来,面对强势的婆婆,她也可以把身段放软一些。没有必要和婆婆针锋相对。如果你喜欢自己的丈夫,也应该对他的亲人宽容一点,你的丈夫不就少点为难了,不是吗?

  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伶牙俐齿,在语言上不吃亏,绝对不是高情商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焦仲卿不在家的日子里,两个强势的女人一定发生过口角,刘兰芝的伶牙俐齿,一定把强势惯了焦母气坏了,不然不会变的这么势不两立。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令人唏嘘。但是悲剧的发生,往往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和他的情商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兰芝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这给我们现代社会许多强势性格的人许多启示。

  刘兰芝没什么错,但焦母也没什么错,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焦仲卿也没什么错!

  小时候学《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无非就两个印象。焦仲卿和刘兰芝为爱殉情,悲剧的背后,彰显着对爱情的忠贞,值得同情和敬佩。而恶婆婆焦母,无理取闹,棒打鸳鸯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所以,当时我在同情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苦命鸳鸯的同时,也在愤怒焦母的恶毒。但等到长大之后,有了一定的经历,再来读这篇文章,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毕竟小孩儿的世界,是非分明,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善的,就是恶的。而成年人不一样,许多事情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无非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首先咱们站在刘兰芝的立场来看,她自然是没有错的。嫁为人妇之前的刘兰芝在庐江可是有名的良家女。既能织素裁衣,也会弹箜篌、诵诗书,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嫁到焦家来之后,刘兰芝早期晚睡,织布干活,操持家务,可谓是任劳任怨。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她以为自己如此尽心的做事,不会有什么过失,结果婆婆依旧嫌弃她,这放谁身上,都是天大的委屈。等到丈夫焦仲卿回来,向其哭诉一下委屈,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如果站在焦母的立场上来看,她其实也没有什么错!按照焦母的说法,她之所以不喜欢刘兰芝,不是因为她不漂亮,也不是因为她不勤劳,而是因为自己这位儿媳,行事自主,没有礼节。她对儿子焦仲卿说: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其言下之意就是刘兰芝做事情不跟她商量,自己想当然,没有把她这位焦家真正的女主人放在眼里。在焦母看来,自己才是一家之主,你刘兰芝一个晚辈,自然是要听从婆婆的安排。

  但是,这并不是焦母要让儿子休妻的真正原因。因为所谓的无礼节,更多的只是焦母的一面之词。

  从刘兰芝的自述来看,她平时对焦母也还是尊奉有加。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而且焦仲卿也说刘兰芝嫁到焦家来后,并没有什么不正当的行为。要知道,在古代“不顺父母”是“七出”理由之一,是可以被直接休掉的,如果刘兰芝真的无礼节,焦母早就将她休了便是,何必与焦仲卿争论半天?

  真正让焦母无法接受的是,焦仲卿在听了刘兰芝的哭诉之后,跑去找焦母,为老婆打抱不平,将矛盾公开化。

  虽说焦仲卿此举是为了调解焦母和刘兰芝之间的婆媳矛盾,但他的这种做法在焦母看来,那就是典型的有了媳妇而忘了娘,自然会不乐意。当然,焦母不会把气撒在自己儿子身上,她只会认为是刘兰芝在其中搬弄是非。

  而在古代,这种媳妇儿和父母争宠的行为,是休妻的一大参考依据。《礼记·内侧》中有这样一句话:

  “子甚宜妻,父母不悦,出”。

  意思就是夫妻太恩爱了,让父母不高兴,是可以休掉的。虽然这个理论放到咱们现代社会中是不怎么合理的。

  但在当时,这却是一个普遍被世俗接受的道德标准,焦母生活在这么一个道德标准之下,自然按照这个标准去思考问题,强迫儿子休妻也就在情理之中。焦母不是现代人,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行为观念,去衡量她的对错,所以焦母没什么错。

  这么说来,似乎是焦仲卿错了,一方面他行事缺乏考虑,将焦家的婆媳矛盾公开化。另一方面则是立场不坚定,一会儿想当好丈夫,一会儿又是妈宝男,在刘兰芝和焦母之间左右摇摆。在向母亲妥协把刘兰芝送走的同时,又不想真正休妻,让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因为对他的承诺而无法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最终导致刘兰芝在家人的重重压力下殉情自杀的悲剧。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焦仲卿的立场来看,他也很无辜啊。他长期在外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回到家中,看到刘兰芝受委屈,身为丈夫,他自然是要去和母亲讲的。毕竟刘兰芝一个人嫁过来,他是唯一的依靠,他不为刘兰芝说话,那就没人说了。

  至于后面向母亲妥协,那是因为孝啊。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如果忤逆父母,那就是不孝啊。所以,焦仲卿只能选择暂时妥协,让刘兰芝受点委屈。而后面刘兰芝回娘家等他,那也是二人商量的缓兵之计,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毕竟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还是相爱的,他们并不想分开。

  所以,总的说来,《孔雀东南飞》里面没有坏人,也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悲剧,是因为在那个传统礼教束缚下的时代,他们出现了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思想。

  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焦仲卿老老实实的听从焦母的话休妻,或者刘兰芝老老实实是听从家里人安排嫁给太守公子,那就不会有着这样的悲剧发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香水_口红_女装_饰品_礼服-典润时尚网 > 《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