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润时尚网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1969年当兵备战,北边战事吃紧。野营拉练至张家口宣化。记得大风呼呼刮,百姓红红脸儿。[灵光一闪]

  1975年去张家口地区出差,每个县都跑过了,宣化,沙城,崇礼,坝上,张北,固源……记得口蘑〈张家口产蘑菇)好吃,麻油香!日本人留下的房子,是推拉门。

  张家口印象,一个字:冷!二个字:风大!三个字:房子矮!四个字:土得掉渣!

  张家口现在美啦,美得无以伦比!我爱张家口[爱慕][爱慕][爱慕][爱慕][爱慕][爱慕]

  儿时对张家口的记忆根深蒂固。张家口分坝上和坝下,比如张家口市、宣化区(原来叫宣化县)、万全县、阳原县、赤城县属于坝下,而张北县、康宝县、沽源县属于坝上,坝上的气温相对于坝下平均低8度左右,特别是每到冬季,坝上白雪皑皑,天气特别冷,记忆中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40度左右。

  那是53年前的事了。68年2月参军到张家口,新兵连住市委党校。分到老连队住元宝山,就是从那里东经大境门过“清水河”上山沿边墙到最高处的山头打坑道。6月调任报道员住古宏庙街45号,西边是玛钢厂。从明德北往南有一路公交通南站,全程票价好像是2角1分;从平门到红旗楼那边有二路公交,那时只有这两路公交车,三路是74年开通的。二路从平门开出不远就是运输公司、长途汽车站。城西西沙河和城中清水河只在洪水期有水。一路公交往南过四医院后有“玉带桥”,再往南为新华街、“万岁”展览馆。新华街口往西为繁华的武城街,69年去西端那个诊所拔虎牙花了5毛钱。长青路东侧是人民公园,里边动物园有狮子、老虎、猴等。隔清水河对面是五一广场。顺五一路走到尽头就是六十五军军部。平门西北有水母宫,时住汽修连官兵。顺西垻岗路南行可到第三医院,路侧西沙河外几乎没有住户。再往西上山便是云泉寺,著名的水洞、冰洞和“畅怀”题字尚存,风洞却被造反派开了开窗。寺院断壁残墙,砖瓦木料被市民搬到家中盖了小房、打了柜子,直到77年5月20日,张家口市革命委员会才布告重建云泉寺。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姨姨在张家口的明德北住着。我去姨姨家玩。那时的明德北不太繁华,人们都住的平房。我姨是临街房,还卖点瓜子!收入还行吧!……现在的明德北,整个张家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冬奥申办成功后,张家口变的越来越美了!……

  我于1960年4月22日出生在张家口(籍贯:怀安)也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虽然大半生已过,但对儿时记忆中的张家口,还是有很深印象的。

  我市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那条大清河,儿时我们称之为大河套,河的西面叫西河沿;河的东面叫东河沿。我家就住在东河沿,北面的一座桥叫通桥;南面的一座桥叫建设桥。记得市里有庆丰电影院、民主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大众电影院。照相馆有东风照相馆、前进照相馆。最大的先锋商场里,新鲜的带鱼才4毛钱1斤;螺丝转儿水果糖1分钱2块。百货大楼和怡安街商场都是我们儿时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好看的花花布,还有书本和橡皮。

  张家口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特别寒冷,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儿时我们都会跟着哥哥姐姐,到大河套滑冰,幸运的时候,再坐一下滑冰车,那感觉真是太幸福啦!夏天的时候,我们把裤腿卷起来,到大河套趟水,摸蛤蟆犊。由于桥西和桥东口音不同,儿时还经常发生扔石头子儿的“战争”,当然这都是男孩子们的“英勇”表现,女孩子只能备好石子,支援“前线”。一旦突发暴雨,河水悄悄漫涨,那后果不堪设想。每当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时候,大人们就像疯了一样大喊大叫,把各自的小孩儿叫回来,激烈的“大河套之战”才算结束。

  先说大清河:那时候趟河,后来种了庄家,又在河里抛沙坑,烤玉米,山药。到了过年还是大清河展览馆河地下买花买炮。

  再说西山八角台,西山没有公墓,只有野坟。上到山顶说那是以前的公安寻呼台,上山摘酸枣,酸溜溜,山杏,没事儿还钻个山洞。

  再说五一广场,踢球,跑步,打架圣地。过年还会有集体烟花。周边还有灯会。

  还有就是东河沿的街心公园,白天路边都是早市,傍晚开始夜市,路边打台球的。傍晚都是散步的,饭后就是练香功气功的,再晚上就是搞对象的。

  大市场那时真是繁华,河北商场门口的凉粉碗托儿那是一绝,大市场里买啥都有,贺卡那时候是学生的畅销品,当然皮匠也多,学生劫钱的也不少。

  我不是张家口人但是来张家口30年了。第一次到张家口是座的绿皮火车4444,钻了好像是60多个山洞到达张家口北站。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太破旧不堪像农村一样的小城市,脏乱差到处可见。不管大街上有多少行人,随便一个墙角旮旯就可以小便。那时候的大清河没有改造满河垃圾,风起的时候尘土飞扬。偏偏张家口就喜欢刮风,每年两场风,每次6个月。大境门外面更乱“一出大境门,一半牲口一半人”这句话可不是贬义,这是形容汉蒙牲畜交易的场面!

  进了大境门到明德比就一栋居民楼,除了皮鞋厂的破楼房之外都是年久失修的小破房。古宏庙街是通往坝上的必经之路,但是路的最窄处两个夏利车会车都过不去。西沙河汽车站是张家口的旱码头,黑社会们经常因为生存火拼的地方。那时候最大的商场是“帝达”,广告语是:购物在帝达,风险等于零!还有“先锋蒜肠,蒜的辛辣肉的营养”!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武城街,那里是张家口的步行街买些生活用品,服装鞋帽都要来这里。最遗憾的就是日本人建造通桥,不知道是哪个领导发昏把它拆掉了。在往南走可以提到的地方就是4中、二医院、钢材市场,桥东:3医院,65军部,烟厂,玻璃厂、油脂厂,红旗楼等等,那时候过了红旗楼就是庄稼地了!

  张家口饭店,迎宾馆,穆斯林饭店,伊斯兰饭庄,张茂回民饭店,东海渔村,南海渔村等等,饭菜都比较有特色!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饭店,清水河边铁棚子。更具特色:诸如麻辣兔子头、红烧鸡脖子,炒个渣,炒大豆瓣,棒骨,雪里蕻炒黄豆,羊蹄子,羊肉串,羊蝎子,大碗牛肉哎呀!想起来就流口水?……

  现在的张家口

  现在的张家口变化太大了,5年大变样,使得张家口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绿化覆盖率相当到位,大清河改造贮水,外环线通车,这离不开好领导郑雪碧同志的付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夏天可以游草原,冬季可以来滑雪?……自打申办冬奥会成功以后,名气更大了---号称国际张[可爱]

  总之,现在的张家口可以说是幸福的小城市,吃喝玩乐的小环境,政府投资大力度都更加适宜人类居住。欢迎您来张家口旅游,欢迎加入我们幸福的大家庭!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在张家口生活几十年,张家口变化太大了!

  张家口市桥东桥西一条大河是界限。

  我是张家口人,这条大清河两边的路:桥东这边东河沿,桥西那边西河沿。现在桥东这边路叫滨河路,桥西那边叫清河路。

  说张家口先说公交车吧,我记得大1路公交车在工业街这条路上跑了几十年。大1路公交车为张家口老百姓造福,大1路公交车方便了老百姓。

  说公交车就说到马路,工业街这条路名字就变了好几回。工业街变工业路,工业路现在叫钻石路,听说是卷烟厂钻石香烟品牌惯街道名!

  以前张家口人说七里茶坊和十三里。这两个地名孩子们现在很陌生。七里茶坊以大清河上铁桥算起,到红旗楼附近,以前有一个地名茶坊。现在公交车站还有这个地名。十三里也是从大清河铁桥算起,十三里现在也是楼房群立!

  我儿时的记忆,张家口市区非常小。现在城市张家口市政府搬迁,张家口市区扩大了!

  我儿时的记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旧貌换新颜。张家口可以用翻天覆地变化解释!

  我是春韵刘姥姥:我儿时的记忆张家口人实在,张家口人 实在一直没有变。

  昨天看到中国人民海军,以张家口命名的“张家口舰”正式入列战斗序列。

  大美张家口是我的家乡,我是张家口人!

  2021.3.1.

  本人不是张家口人,但有亲戚在张家口,记得小时候去看亲戚,张家口给我的印象太穷了,破烂的街道,低矮的瓦房,满街走的骆驼,记得张家口有一条河,好像是叫大清河,河东叫桥东区,河西叫桥西区,全市就两个区。张家口的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冬天能达到零下40度,而且风还特别大。有个古迹叫大境门在我脑海里印象特别深,张家口盛产莜面,蘸着羊肉汤,很好吃。这些都是40年前的事了,如今的张家口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冬奥会又在张家口举行,祝张家口越来越繁荣昌盛

  儿时记忆的张家口,出了火车南站就是一片庄稼地,全市只有一路公交汽车。最高的楼房是百货大楼,只有4层。一条烂水沟横贯张家口市区。到处都是低矮的破旧的房屋。那时人们吃水要靠肩挑。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副扁担和两只水桶。家家户户都有煤炉子,到了冬天基本都是烧煤块儿。粮食供应是按百分比供应,一个人几斤白面,剩下的全是粗粮。尽管是按比例购买,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不错的,杂粮有:绿豆、芸豆、玉米面、莜面等等,逢年过节还会有三两花生。那时的猪肉8毛2一斤,羊肉3毛7一斤,白面1毛8分5一斤,麻油7毛3一斤。酱油1毛2一斤,醋一毛一斤,臭豆腐二分一块……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香水_口红_女装_饰品_礼服-典润时尚网 > 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